~~王土草原,馬背風情~~

內蒙古由東北向西南共有六大草原:呼倫貝爾,柯爾沁,錫林格勒,

烏蘭察布,鄂爾多斯和烏拉蓋。

希拉穆仁草原,位居包頭市達茂旗,地處烏蘭察布草原中部,

是離首府呼和浩特最近的典型高原草原,平均海拔1700米,

芳草萋萋,一望無際。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,

其中賽馬,摔跤和射箭三項競技是蒙古族男兒三藝。

CIMG8117.JPG

從山西大同北上,沿途依然可見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特殊景象。

8086.jpg

晉北宜農宜牧(玉米、高梁、小麥),長期漢人居住。

五代晉陽節度使石敬塘大作富貴夢,以割讓燕(北京)、雲(大同)十六州

為條件,借契丹兵,自稱兒皇帝,致使雁門關(恆山)以北盡屬遼國。

歷史上北宋楊業、楊延昭(大兒子,遼人認為他是北斗七星第六顆轉世,稱之六郎)

固守雁門關(山西代縣),可歌可泣。還有金庸小說"天龍八部":

蕭峯(喬峯)率領丐幫弟子及中原英豪力擒遼帝耶律洪基,

逼退南侵大宋之遼兵等故事情節一一浮現腦海.....

8088.jpg

循呼朔高速公路(晉北朔州至內蒙古呼和浩特)通過雁門關隧道

外長城(只剩一堆堆夯土烽火台矗立著),即出晉北。

8376.jpg

進入內蒙境內,陰山山脈橫亙眼前,想起唐王昌齡的

出塞詩:「但使龍城(太原)飛將(李廣)在,不教胡馬度陰山。」

8299.jpg

沿途風景迷人秀麗,山形搏人眼球。不禁想起

昔日狼族拿起彎刀翻越山嶺,南下牧馬掠奪......

8300.jpg

抵達「北魏重鎮,帝王之鄉」的武川縣,下車祭拜五臟廟。

(北魏鮮卑族入主中原後,北方為另支鮮卑遊牧民族:柔然所奪佔。

柔然長期與北魏對立,西晉武帝時被突厥擊敗,分裂為南北兩支。

南支逃到遼河上游,即為契丹族;北支逃到外興安嶺以南,即為蒙古族。

北宋時,契丹(遼)征服東蒙古族(韃靼)。12世紀初,合不勒汗(鐵木真曾祖)

統一蒙古族各部落,建立後來蒙古帝國支根基。)

8292.jpg

酒足飯飽之後,進入希拉穆仁草原。

希拉穆仁,蒙古語,意為黃色的河(已消失?)俗稱召河。

8287.jpg

8099.jpg

CIMG8281.JPG

蒙古包呈圓形(防風沙,避雨雪),古稱穹廬,又稱氈帳。

CIMG8102.JPG

錯過時間,沒有下馬酒、贈哈達等歡迎儀式。

觀看摔跤賽馬表演,也是倉促匆忙。

8104.jpg

不能免俗地與牲口(驢)拍拍照。

8110.jpg

勒勒車(蒙式馬車),可搭乘4~6人。

CIMG8111.JPG

自費600RMB(騎馬及詐馬宴),戴上安全頭盔。

馬官依馬性配對,叮嚀左拐左拉,右拐右拉,停駐則雙手拉韁繩。

同時囑咐不能行進間拍照,不能馬尾後停留,避免危險動作。

緊接著左側上馬,兩腿踩蹬,夾緊馬腹,即上路漫遊跑馬。

CIMG8118.JPG

CIMG8115.JPG

享受馬背上的律動,眼光緩緩掠過沙漠化的草原,

短草一叢叢,沙礫裸露地表。

CIMG8122.JPG

CIMG8123.JPG

來到第二景點:敖包山,下馬短歇。

敖包山前留影!敖包原為草原路標、地標。

後來演變為神物,供蒙古族祭拜祈福(源於薩滿教)。

CIMG8124.JPG

草原上無盛夏酷暑,惟有涼爽似秋。

CIMG8125.JPG

CIMG8127.JPG

草原上一座座蒙古包,也可看見勒勒車奔馳著。

(因為60歲以上旅客騎馬,保險公司不承保)

CIMG8128.JPG

CIMG8132.JPG

CIMG8133.JPG

拍完照,繼續上馬前往第三景點:牧民家庭。

一路想像「騎著馬悠哉趕牛羊」的蒙古風情,

尋找「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」的醉美意境。

8136.jpg

CIMG8134.JPG

CIMG8135.JPG

抵達目的地,了解牧民早期蒙古包及日常生活起居。

CIMG8143.JPG

8144.jpg

蒙古包,圓形狀防風耐寒,樺樹或榆樹枝條撐起穹蒼,

頂有通氣孔,另有日晷功能。

8141.jpg

拜訪草原牧民,品嚐濃郁馬奶茶和奶酪製品。

8139.jpg

享受馬兒輕輕跑,不見牛羊低頭吃草

或蒙古人馳馬彎弓射大鵰的經典畫面,

只好在收成後的小麥田裡曬曬照。

CIMG8146.JPG

8147.jpg

「跑馬的漢子威武雄壯,奔馳的駿馬像及風一樣,一望無際的原野隨你去流浪......」

初次體驗馬背文化,總有難以忘懷的深層記憶,長長久久。

8253.jpg

8258.jpg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思琴話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