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~佛國聖地,清涼勝境~~

 五台山,位於山西省忻州市,是華北屋脊上的一系列山峰群。

佛教寺廟百餘間,自東漢佛法東傳,2000餘年香火不斷。

目前是文殊菩薩演教道場,青廟和黃廟交相輝映。

東台頂,最高望海峰H2795,望海寺供奉聰明文殊菩薩。

西台頂,最高掛月峰H2773,海雷寺供奉獅子吼文殊菩薩。

中台頂,最高翠岩峰H2894,演教寺供奉孺童文殊菩薩。

南台頂,最高錦繡峰H2485,普濟寺供奉智慧文殊菩薩。

北台頂,最高葉斗峰H3058,靈應寺供奉無垢文殊菩薩。

五座山峰環抱區域,頂無林立而平坦寬闊,猶如壘土之台。

CIMG8462.JPG

中國四大佛教名山,遠近聞名,眾所皆知:

金五台(文殊大智菩薩)、銀普陀(觀世音大悲菩薩)、

銅峨眉(普賢大行菩薩)、鐵九華(地藏王大願菩薩)。

2018/8/29來到歷代帝王禮佛聖地:山西五台山。

8755.jpg

8757.jpg

行程安排:順著東台頂與北台頂之間山路上行至菩薩頂,

循序漸進,參觀顯通寺、大白塔、萬佛閣。結束後

從南台頂與東台頂間的快速道路離開五台山。

8761.jpg

8783.jpg

上山路途蜿蜒曲折,兩側裸露石灰岩地貌,山形連綿起伏,

低海拔種植樺樹、白楊;高海拔植被為華北落羽松、油松。

8791.jpg

神州大地美景,筆墨難以形容的壯觀,一幕幕呈現在眼前。

8793.jpg

8424.jpg

抵達菩薩頂停車場,準備購票入內參觀。

在此登高望遠,峰巒環抱,美景盡收眼底!

8431.jpg

菩薩頂座落於靈鷲峰,始建於北魏孝文帝,時稱真容院;

明永樂中重建,改名大文殊寺。清順治年間改為黃廟。

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慶四代帝王先後13次朝拜五台山,

均曾駐蹕於寺中,是五台山十大黃廟(藏傳佛教)之首。

(青廟:漢傳佛寺,青磚藍瓦;黃廟:紅牆黃琉璃瓦)

CIMG8435.JPG

大雄寶殿一般供奉三世佛,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。

(小乘佛教修己,大乘佛教渡人)

CIMG8442.JPG

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簡單辨別:

信徒跪拜蒲團為縱向(藏傳),另一為橫列(漢傳)。

藏傳佛教修行人稱喇嘛,漢傳佛教出家人稱和尚尼姑。

8443.jpg

CIMG8446.JPG

CIMG8448.JPG

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大弟子,右手持金剛寶劍,

能斬群魔,斷一切煩惱。

左手持青蓮花,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,象徵具有無上智慧,

坐騎為一獅子(狻猊表示智能勇猛)

8437.jpg

順時針旋轉轉經輪,祈福消災,心想事成。

CIMG8450.JPG

CIMG8514.JPG

CIMG8455.JPG

CIMG8464.JPG

CIMG8461.JPG

生活五味雜陳,人生紛紛擾擾;與其皺著眉,不如偷著樂。

CIMG8467.JPG

CIMG8468.JPG

來到第二站:大顯通寺。

CIMG8472.JPG

顯通寺初創於東漢,世稱中國第二古寺,與洛陽白馬寺齊名。

是五台山歷史最久遠,占地最大,影響最廣的寺廟。

中軸線上七進殿堂:分別為觀音殿,大文殊殿,大雄寶殿,

無量殿,千鉢文殊殿,銅殿及藏經樓。位居十大青廟和五大禪寺之首。

CIMG8473.JPG

觀音殿

8491.jpg

大文殊殿:殿內供奉六尊文殊菩薩。正中為大智文殊,坐騎狻猊。

文殊前從左到右依次為西台獅子吼文殊,南台智慧文殊,

中台孺童文殊,北台無垢文殊,東台聰明文殊。

五個法身又稱為五方文殊。代表文殊五種智慧。

8487.jpg

千鉢文殊殿:明清建築,禪意詩句,誦經禮佛.....

像磁鐵般吸引四方遊客信眾,香火鼎盛,人潮如龍。

(朝南走北身遊萬里求福慧,翻去覆來鉢吃千家為道心)

8493.jpg

銅殿:鑄於明萬曆38年,共用銅10萬斤,富麗堂皇,金光閃閃。

CIMG8495.JPG

CIMG8496.JPG

8498.jpg

CIMG8499.JPG

佛法深入人心,佛像莊嚴肅穆,

隨口說來,頭頭是道,故事傳言不須曲裡拐彎。

8501.jpg

CIMG8502.JPG

CIMG8504.JPG

塔院寺:塔院寺全名釋迦牟尼舍利塔,俗稱大白塔,

原為顯通寺塔院。塔身狀如藻瓶,覆缽造型。

CIMG8508.JPG

CIMG8509.JPG

其上有粗及細的13層輪狀建築稱為十三天。

塔高56.37米,基座八角形。

CIMG8518.JPG

不論是清涼山(佛教),還是紫府山(道教仙鄉),

「求權求位,求金求銀,不如求個好心情」,

沈澱自己就是最好的昇華。

CIMG8524.JPG

CIMG8525.JPG

晚上入宿花卉山莊。不自覺深思走踏寺廟祭拜,

不只是在眼識中增廣見聞,更在意識中豐富了見證。

CIMG8526.JPG

CIMG8528.JPG

後記1:三世佛分為以空間計算之橫三世佛和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。

橫三世佛指(1)東方藥師佛,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。

與兩位脅侍(日光遍照菩薩與月光遍照菩薩),含稱東方三聖。

(2)中天釋迦牟尼佛;主管中央娑婆世界,

與兩位脅侍(大智文殊菩薩與大行普賢菩薩),合稱華嚴三聖。

(3)西方阿彌陀佛,主管西方極樂世界,

與兩位脅侍(大勇大勢至菩薩與大悲觀世音菩薩),號稱西方三聖。

縱三世佛則指過去佛(燃燈佛,授記釋迦牟尼佛之師),現在佛與未來佛(彌勒佛)。

相傳佛陀入滅之後五億年,彌勒佛(布袋和尚)會降生世間弘揚佛法,尊之為未來佛。

後記2:五台山五座台頂象徵文殊菩薩五種智慧,

朝山信徒巡禮五頂稱為「大朝台」,相當於500年修行。

而在台懷鎮黛螺頂上,將各台頂五方文殊法像集中塑在一起,

因此來此朝拜等同一次朝拜五台頂,人稱「小朝台」。

(上黛螺頂須先登1080級台階的大智路)。

至於到顯通寺大文殊殿頂禮膜拜五方文殊,

不須或不便辛苦爬階,也被說成「方便朝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思琴話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