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~社區營造,舊貌新顏~~
茂縣白石羌寨,依山而築,壘石為屋。
傳說古羌人以白石應付弋基部落侵擾,後世以白石作為天神及一切神靈,
甚至祖先的象徵,進而崇拜。並在山門,地頭,林中,屋頂,門窗,室內供奉。
每年農曆5/5,羌族女性盛裝參與〝瓦爾俄足〞節,祭祀天姬女神莎朗姐,
其中母舅權大,全程參與,顯示濃郁原始母系色彩。
(莎朗舞,羌語意為唱起來,搖起來。代表歡樂吉祥。)
2017/6/1,路過參觀汶川大地震災後援建之白石羌寨。
羌族盛行萬物有靈,多種信仰。
除了神以鍋庄(火塘)為代表,其餘皆以白色英石為象徵。
(羌語稱阿握爾,意為白石神)
「滄海桑田今勝昔,敢叫日月換新天。」
浴火重生後,錯落有致,質樸壯觀的建築群。
白石是天神象徵,不容侵犯褻瀆。
一方原始野性的山水,世外桃源般的美麗村寨。
悠閒、自在、愜意、讓人感受生活的美好。
青山堆翠,山嵐輕飄。
家家相連,戶戶相通;淳樸厚重,古代遺風。
聚天地神韻,汲岷江精華。
車厘子(cherry,甜櫻桃):皮薄肉多,汁甜核小。
枝上紅黃相間,分批成熟;採摘販賣,爭分奪秒。
(在地當令水果,另有枇杷:顆顆圓潤,粒粒飽滿。)
一村一寨,留連忘返,讓人情願終老鄉下。
走出寨外,車行G213公路,岷江像條巨龍蜿蜒在崇山峻嶺中。
映入眼簾的還有大地震後的兩岸曝露山體。
紫坪舖水庫(岷江)
抵達都江堰二王廟口。(拜水都江堰,問道青城山)
遙望具有「四六分流,二八分沙」功能的魚嘴。
(利用岷江河床深淺及河寬大小)
跨越安瀾橋,親近都江堰水利工程。
魚嘴分水堤,內江供灌溉渠用水,
外江為岷江正流,經樂山市至宜賓入長江。
今日仍然沿用的傳統治水工程技術:
以當地產的慈竹,白甲竹編織成竹籠,內裝卵石護岸作堰。
還有用三根木樁綁紥成三角架(名為榪槎),加上土石料臨時性擋水。
七星關?(茶馬古道起點關卡)
一路順著人潮走至飛沙堰溢洪道(靠近寶瓶口)
江水超過堰頂時,洪水夾帶泥沙流入外江,防止淤塞寶瓶口水道。
離堆夾在內外江間,節制水流,分洪減災,避免灌溉水量忽大忽小。
李冰父子勞心勞力,難怪成都平原「水旱從人,不知饑饉;時無荒蕪,謂之天府。」
參觀完都江堰水利工程(魚嘴、飛沙堰、寶瓶口),漫步景區。
園林景致,淡雅清幽;渲染無可比擬神韻。
不經意的轉角,美得有點意外,旅行的美好無限延伸。
石板路縱橫交錯,古典美感,清雅可人。
老天爺賞臉,風停樹靜,天晴萬里。流目四覽,不啻人間淨土。
走出景區,進入南橋前廣場。
從南橋(橋廊)看橋下,都江堰工程末端水勢滔滔,納川吐流,灌田萬頃。
步行街道,攤販林立,吆喝叫賣聲迎接四方來客。
茶餘飯後的零嘴五味雜陳,琳瑯滿目!
新疆羊肉串,每串20RMB,單價不親民。
但是,噴灑孜然粉,袪腥解膩,肉質鮮嫩,香辣爽口。